嚴控中短存續期產品、治理銷售誤導、強調“保險業姓保”,保險業在這樣的整肅基調下正在調整產品結構。絕大部分中小險企已經主動將政策壓力轉化為積極轉型、順勢而為的動力。
伴隨理財型保險產品大行其道的時代落幕,中小險企如何突破困局,成為整個行業都在關注的問題。對此,渤海人壽總精算師崔傳波在論壇上表示,從保險業自身發展規律來看,隨著金融市場投資收益率回落、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,保險業利差不斷收窄,行業整體也需要進行戰略調整,轉型保障產品,實現業務結構優化,降低利率風險,這與“保險業姓保”的監管政策不謀而合。
傲藍保險經紀軟件的小編幫您了解到:對于中小險企逆境求生的方法,大多數險企都選擇了回歸保險本源,發展保障型產品。舉例來看,渤海人壽以“創新”為突破尋求保障模式新機遇,在互聯網渠道推出了“渤海人壽優選定期壽險”,對被保險人的健康水平進行分級定價,高保額百萬元,體現了高保障、低保費;上海人壽總裁石福梁在此前提到,上海人壽堅持傳統保險與資產管理相結合、人壽保險與健康保險相結合、保險服務與醫療服務相結合、保險功能與生命產業相結合、國際經驗與國人需求相結合,以這樣的方式在防風險的基礎上,加快業務結構調整,加緊健康險業務布局;同方全球人壽則專注健康險業務的發展,堅持“保險業姓保”,同時深耕養老保障領域,部署數字化戰略。
更多保險行業的相關資訊,請關注傲藍保險經紀軟件官網。